香港回歸中國20年,曾參與搶救菜園村反高鐵、保衛皇后碼頭等社會文化運動的80後社會文化工作者周思中,受訪談他由從事社運及文化運動,到創建「生活館」菜園、投入香港農業發展的歷程。以下以第一人稱表示:我從2003年開始反世貿,到後來投入保衛皇后碼頭運動、反廣深港高鐵等社運,覺得香港越來越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不知自己有何生活的依據。拆掉這些舊建築、舊的生活所在,顯現過去10年的香港發現過去的謀生方式不適合了,要找新的謀生方式,這最理所當然的方式就是跟中國接軌,所以鄉村生活方式、城市規畫都要推倒重來,但又不知自己要怎麼做,就打通這打通那,覺得四通八達連上中國,就可重新來過,我們都在這狀態裡。我一開始參與反世貿理由不是很明確,對路是否要一直這樣走下去有點反省,並非有清楚定見,而是邊走邊摸索。社會文化工作者周思中。記者何定照/攝影 分享 facebook 2007年保衛皇后碼頭時,我是比較憤怒。當時2007年,香港回歸10年,我們一起做的人,很深深感覺我們城市許多人沒有或完全不願反省城市的歷史,覺得發展就是可以走下去的路,但若不嘗試了解自己的歷史、處理殖民地歷史,我們如何能做獨立自主的香港人?若說我們是香港人,我們就得了解自己立足哪個點,這意味我們必須對過去發生的事情有何了解,但這都沒基礎。然而當時政府覺得我們不差一個天星或皇后碼頭,這代表政府沒有好好理解以前的歷史,沒在為回歸後的香港找個可以自豪的立足點前,就把它拆了。而且拆碼頭資訊不公開,城市規畫也不民主,這樣我們要如何處理城市的過去?搶救菜園村反高鐵,也是在同個問題裡,修高鐵代表香港對未來沒方向、想法,好像盲目地覺得開通快速通道,把車和錢、人、貨快速地傳到中港之間,香港未來就有保障,這是我們反對的。在參與運動過程中,由於搶救的菜園村就有大菜園,我這才發現香港有農業。以前我們視線裡從不知香港有農民,要到那時才發現香港有農村、農人和這種生活。大家都在問香港要如何重建?我從菜園村民身上,看到一些線索和提示。雖然說菜園村民也不到自給自足程度,但他們都很有能力,能在很多政府設施提供不充分環境下,建立起自己的生活,且是我們很久沒看過的集體生活,這是他們在這種狀況下互相依賴幾十年生成的。我們就想,這會不會是對香港的提示,一種詮釋。香港要自給自足,要有力量。過去我們是很低能的城市人,我們對農村、種田一無所知,我們那時有點浪漫,就把香港的未來投射在這。想說若可以嘗試集體生活,可以不透過剝削大家環境,不用剝削第三世界的人,不用透過你死我活的競爭關係建立出一種集體生活,我們就邁向自由了。農村最重要的元素是農,我們就開始學種田。所以這些年大型社運,我較少積極參與,轉而將重心放在透過好好地種蔬菜,作為我們的媒介,來媒介外面的人,建立一種好好的人與人的關係。我們不僅做有機,更強調就地取材,盡量減少買進口、需要運過來的東西。我們想,若這環境可以支撐整座山,為何不可支撐我們小小的一塊田(註:「生活館」菜園在大帽山下)?我們也實驗這農場可以用多少個角度來影響我們自己和向我們買菜愛的客人,並嘗試跟客人建立不只是消費主義的關係,希望集合起來,能夠激發出1+1多於2的效果。種植方面,我們也希望田也比我們來之前肥沃,這也是我們最重要的目的。社會文化工作者周思中。記者何定照/攝影 分享 facebook

31FC9894E076C8A9
arrow
arrow

    lopezs78a5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